1.【A股放量上扬 沪指收涨近3.3%】上证指数收报2836.57点,上涨3.29%,成交额1989.7亿元。深成指收报10045.37点,上涨3.89%,成交额3013.7亿元。创业板指收报2201.93点,上涨4.02%,成交额841.5亿元。
2.【李克强:去年针对股市汇市异动 主管部门要总结经验教训】李克强说,“我明确讲,去年针对股市、汇市异常波动,采取稳住市场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符合国际惯例,而且在一段时间内拆掉了一些‘炸弹’,避免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但回过头来看,主管部门也要总结经验教训,包括适时有效应对的问题、在技术层面主动作为不够的问题、甚至还有内部管理的问题。”(全文)
3.【李克强:该出手时我们会果断出手】李克强春节后首次发话:一旦经济真的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苗头,该出手时我们会果断出手。就业“稳”,中国经济大的基本面就能“稳”。(全文)
4.【央行姚余栋:人民币可能会升值,人民币可成为国际避险货币】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称,全球经济可能出现全球流动性短缺问题,油价会长期低迷。在这种情况下,占优货币升值。人民币事实上已经是国际货币,也就是强势货币。因为国际货币在恐慌时都是升值的,人民币可能会升值。人民币资产是正利率的国际避险工具。
5.【经参:2016年政策工具箱将现组合拳】经参首版文章称,为了确保今年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我国的政策工具箱还将打出一系列“组合拳”。除了三大战略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央行于节前下发的房贷新政之外,今年在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简政放权等领域应该还会有新的政策出台,这些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的重要方向。
6.【屈宏斌:1月贷款高企或受汇率影响 可持续性存疑】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居民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双双走强。房地产销售回暖,汇率波动下企业更倾向用人民币贷款等因素共同推高数据。社融用量也飙升至3.4万亿。考虑到近日贸易等数据并不乐观,本月贷款高企中不乏汇率等暂时性因素影响,可持续性存疑。稳增长政策还需继续发力。
7.【大金融监管胎动预期升温 混业治理或需立法配合】有关金融体制改革的预期正在升温,据业内人士猜测,今年两会之后有关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动作有望胎动。业内人士称,混业金融的治理亦需要相关立法、修法加以配合。
8.【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升至近10年最高】中国银监会报告显示,四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同比上升51%,至1.27万亿元人民币,创2006年6月以来最高;不良贷款率从上年同期的1.25%攀升至1.67%。
9.【外媒:中国一季度安排专项建设基金4000亿元】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称,发改委已经安排今年第一季度的专项建设基金4000亿元人民币,以继续为促投资稳增长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专项建设基金计划每个季度安排一批,基金总额将视经济情况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