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股震荡三大指收跌沪指三连阴创业板缩量】上证综指收报3043.56点,下跌0.35%,成交额2066.7亿元。深成指收报10762点,下跌0.57%,成交额3510.2亿元。创业板收报2249.87点,下跌0.61%,成交额941亿元。
2.【多项中国经济数据超出预期,稳增长政策托底中国经济】上周五,多项中国经济数据超出预期。尽管大量经济数据好于市场预期,但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及民间投资的数据却出现回落。总的来看,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经济转型尚未完成,因此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但从经济数据来看,政府的稳增长政策对我国经济起到了托底作用,有效的避免了我国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
3.【海南海事局发布南海部分海域军事训练航警】7月19日、20日、21日在南海部分海域进行军事活动。此前,中国曾在“南海仲裁”前连续七天在西沙群岛军演;外交部称中国不接受、不承认南海仲裁案的裁决。
4.【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中国6月份房价涨势继续放缓。分城看,一线城市环比涨幅比上月略有扩大,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持续收窄。
5.【盛松成:中国企业已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16日表示,从M1和M2的货币剪刀差趋势看,中国企业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盛松成指出,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部分:M0,M1,M2。M0指流通中的货币,M1是M0+单位活期存款,其中主要是企业的活期存款。我国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一直到现在,M1和M2的增速差距不断扩大,目前,M1已超过44万亿,其中只有6万多亿元为M0。历史上M1的高速增长往往都是伴随着经济上行,而目前的情况恰恰相反,这是我国20年来第一次出现的。
6.【人民日报: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人民日报刊发郭同欣的文章称,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坚定不移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用政策连续稳预期、用改革落地稳预期、用项目带动稳预期,促进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7.【人民日报海外版:居民收入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高于GDP增速】人民日报刊登名为《居民收入跑赢GDP有底气》文章称,居民收入“不敌”GDP增速引起大家关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然伴随着新老业态更替与要素重新优化配置,这会导致一定时期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进而影响居民收入。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居民收入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高于GDP增速。只要收入增长趋势强劲,前景向好,便没有必要对短期起伏大惊小怪。
8.【楼继伟:出台《资产评估法》是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迫切需要】楼继伟在人民日报撰文称,出台《资产评估法》是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迫切需要。当前资产评估业务的80%以上属于国有资产评估,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资本转让、并购、重组、股权交易等活动更趋频繁,对参与融合的各方资本进行资产评估,既是取信于非国有企业的需要,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
9.【李迅雷:如拼命刺激,中国经济短期见底是可能】但这不能改变经济下行的大趋势,而且,经济下行未必是坏事,经济下行往往发发生在经济成功转型的时候,如所有发达国家的经济都是从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升级为低增长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的目标应该与充分就业相关联,而不是去人为设定目标。经济结构是否改善,才是衡量经济好坏的最重要标准。
................................................